自考
成考
学位英语
考研
国开
学习资源
经济师
心理
院校
专题
人力
劳协
健康
社工
营养师
电工
专业
分数线
云课堂
报名
院校
专业
考试时间
考生服务平台
报名
专业
介绍
电大中专
研招
英语
报名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院校
同力申硕
加入QQ群
自考报名流程
准考证打印
自考报名时间
自考报名条件
考试机构
自学考试简介
考试安排
自考考试时间
招生专业
教材大纲
助学30分
成绩查询
答疑咨询
免考政策
转考政策
成考、自考、国开 报名-考试资料索取 免费短信提醒预约
立即预约
湖北省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
来源: | 作者:湖北成教成人高考网 | 发布时间: 2025-07-15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升本)

专业代码:050101

主考院校:湖北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同时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强化“应用性、实用性、发展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对学习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学历层次为本科,学科门类为文学,专业类为中国语言文学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合格课程门数为15门(其中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总学分为73学分(申请学位者75学分)。

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主考学校按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以及初步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

2.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具备宽阔的文化视野,对当代文学研究前沿动态、新型文学形态,能运用学科专业理论思维,敏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有较强的专业学习拓展能力和创新意识,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及工具,进行网络新型文学实践的能力;

5.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和文学创作、文化传播以及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       代码:050101

序号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1504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2

1504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3

150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

00037

美学

6


5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6

学位课程

6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


7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

学位课程

8

00540

外国文学史

6

学位课程

9

00536

古代汉语

8


10

00541

语言学概论

6


11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4


12

10396

比较文学研究

5


13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4


14

06779

应用写作学

5

二选一课程,申请学位者必考英语(专升本)

13000

英语(专升本)

7

15

10165

汉语言文学毕业考核

不计学分


五、主要课程说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略)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略)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略)

4.美学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对象,全面系统讲授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论和审美教育论等美学基本问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和观察各种文学艺术的各种审美现象,培养和提高其运用美学理论思维,进行文学艺术作品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5.中国现代文学史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至2000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介绍在此期间的文学运动、文学现象及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深入阐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内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知识,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增强学生对现当代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品位和现代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6.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涵括的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课程。课程全面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各种文体的发展进程,描述文学现象及文学思想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及其变迁规律。旨在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变迁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建立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品鉴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欣赏及至批评文学作品的兴趣、习惯,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人文素养,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人。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

7.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涵括的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课程。课程全面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各种文体的发展进程,描述文学现象及文学思想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及其变迁规律。旨在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变迁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建立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品鉴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欣赏及至批评文学作品的兴趣、习惯,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人文素养,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包括隋唐五代文学、宋辽元金文学和明清文学。

8.外国文学史

本课程以时间演变为经,以代表性作家作品为纬,全面介绍外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成就。课程要求学生,首先是注意外国文学的历史概念,要抓住外国文学史的发展阶段性和演变规律性;其次是外国文学概念,要掌握外国文学作家作品中的代表性成果。课程学习中要贯彻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秉持洋为中用、去芜存菁的立场,通过系统学习,达到对人类历史进程中优秀文学遗产的感性体悟和理性认知,拓宽观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掌握工作技能、提高思想水平。

9.古代汉语

本课程是传载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一门工具课,以学习上古汉语文言文为主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相辅为益。古代汉语主要通过学习文字、词汇、词法、句法、语音、古书解释、诗体等方面的知识和重点阅读文言文篇目,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古书的能力,为中学语文文言教学以及从事汉语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等奠定基础。

10.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全面系统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探讨语言的产生及其演变规律,使学生获得初步但又较全面的语言学知识。通过对语言规律的探讨,深入认识和理解各种语言现象及相关现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论思考能力。同时,通过对现实语言生活的考察,加深学生对语言及语言学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更好的语言素养,也为深入学习语言学专业或其他专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1.中学语文教学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语文教育应用类课程,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课程的目的: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学习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12.比较文学研究

本课程涵括了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及研究范围、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外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的整体理解和深入认知,拓宽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理解世界文化宝贵遗产和分析当代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作好必要准备。

1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现当代重点作家、作品的专题分析与研究,以点带面,引领学生对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重大文学现象、创作思潮和重要时代命题等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考察与探究,促使学生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进入现当代文学丰富而多彩的世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理性的思辨能力和强烈、敏锐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应用写作学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应用文内部规律和应用文写作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系统讲授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应用文体的特点和作用、应用写作的思维特征和语体风格、应用文拟制程序等内容,以使学生掌握常见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具体文章展开评析,具有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

15.英语(专升本)(略)

六、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实践性环节学习包括:撰写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毕业论文选题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较强的问题意识,按照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完成,通过论文答辩,方能达到考核要求。

七、教材目录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使用教材

1

1504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

1504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3

150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4

00037

美学

6

《美学》,朱立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丁帆、朱晓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陈洪 张峰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

00540

外国文学史

6

《外国文学史》,孟昭毅,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9

00536

古代汉语

8

《古代汉语》,王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

00541

语言学概论

6

《语言学概论》,沈阳 贺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11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4

《中学语文教学法》(第2版),王世堪,高等教育,2005

12

10396

比较文学研究

5

《比较文学概论》(第2版),曹顺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3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4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温儒敏 赵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

06779

应用写作学

5

《应用写作学》,唐丹,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13000

英语(专升本)

7

《英语(二)自学教程》,张敬源 张虹,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

注:“使用教材”以当次考试公布的教材及大纲使用情况为准。

相关推荐:2025年湖北自考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及主考院校一览表


注:以上信息为指导报名信息,请考生放心填写,最终报考信息,以老师和考生沟通确认的为准。
学历提升指导报名系统
点击报名
更多
×右边广告文本
×
在线客服系统